閑雅書法論壇

書法、篆刻、文學、文房、硬筆
論壇近期公告
現在的時間是 2025/04/09 PM 7:15:59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23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2345 ... 9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6 AM 10:59:27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


最後由 正惠 於 2007/03/28 PM 10:21:34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6 PM 12:54:22  
離線
少尉
少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07 PM 9:50:53
文章: 1286
來自: 台中市
性別: 男孩
正惠 寫:
5. 假設「吳江舟中詩卷」是放在光華商場 你還會覺得它功力驚人嗎
可能會受環境氛圍的影響 打個3折吧
放在故宮博物院 燈光美氣氛佳 國家級認證
又抱持著朝聖的心情去看 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
極可能把它的功力放大3倍吧

稟正惠兄:
關於這一點,小的根本還沒有機會跑故宮看真跡呢。
小的看過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在書房電腦monitor上,看到
http://tech2.npm.gov.tw/mifu/
裡頭的圖片罷了(此處圖片...倒是極為精美)。
若真的跑去故宮朝聖,可能如正惠兄所言,
震撼力暴增十倍,小的說不定會當場膜拜起來呢!
(haa!!)
正惠 寫:
8. 你知道吳江舟中詩卷是米芾幾歲時期的作品嗎
請查照米芾其他同時期的作品
比照筆法是否雷同

吳江舟中詩的用筆和結體,
與米芾早年作品,如砂步道林法華臺等帖,極為類似。
(ok!!)

小的認為,
吳江舟中詩,就算不是米芾真跡,
不管它是精摹成品,或是後人臨書,甚至是偽託之作,
都堪稱書法史上了不起的藝術成就。
(小的還是那句話:又有寫得出這樣的作品呢?)
至於東西是真是摹是臨是偽託,
有多少證據就說多少話吧。

書畫真偽鑑定的問題,
市面上有楊仁愷先生的「中國書畫鑑定學稿」(蘭臺出版社),
推薦閑友一讀。

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so much better all the tim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6 PM 4:23:53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


最後由 正惠 於 2007/03/28 PM 10:22:2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6 PM 9:30:10  
離線
少尉
少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07 PM 9:50:53
文章: 1286
來自: 台中市
性別: 男孩
正惠 寫:
在討論有多少科學證據之前,
小弟想說---臨帖培養出來的眼力也是證據之一...
許多米芾的帖小弟不敢說臨的很多,但至少都臨過200次以上,多至500次。

稟正惠兄:
您真用功!請受小的一拜!
話說回來,小的還真的覺得,
吳江舟中詩的用筆和結體,
和砂步道林法華臺諸帖,極為類似。
(小弟的功力和眼力都弗如正惠兄遠甚吧)

好吧,砂步道林法華臺這些元豐年間作品的問題是:無款。
所以,曾被認為是王庭筠的作品呢。

正惠 寫:
Nop只是在書房電腦monitor上看圖片...會不會有些霧裡看花。

稟正惠兄:
關於這個嘛,這個故宮網站上提供的高解析度圖像,
效果優於小的手上所有字帖和書籍中的圖片,
小的猜測,可能也比到現場看真跡更清晰哦!
所以,這恐怕是我們升斗小民能看到的最佳圖像了。
正惠兄覺得這還不夠清晰,
不知您手上是否有更棒的東西,可以提供給大家分享?

正惠 寫:
讀完「中國書畫鑑定學稿」就懂得如何鑑定書畫真偽了嗎?

稟正惠兄:
小的沒那個意思,只是想起這部精采有趣的書,
想推薦閑友共賞罷了。
小的不是說了嗎,
是否真跡,小的缺乏鐵口直斷的能力。
(不過,倒是能欣賞吳江舟中詩的精采之處)
(haa!!)

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so much better all the tim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7 AM 9:35:36  
離線
少尉
少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07 PM 9:50:53
文章: 1286
來自: 台中市
性別: 男孩
就順便看看這些米芾早年(王庭筠?)作品吧。

砂步
砂步漫皆合,松門若掩桴。
悠悠搖艇子,真似剡溪圖。


已有扁舟興,曾看過剡圖。
翻思明手盡,誰復費工夫。

道林
樓閣鳴(點去)明丹堊,林松振老髯。
僧迎方擁帚,茶細旋探簷。


附加檔案:
砂步1b.jpg
砂步1b.jpg [ 77.8 KiB | 被瀏覽 8333 次 ]
砂步2b.jpg
砂步2b.jpg [ 70.79 KiB | 被瀏覽 8333 次 ]
道林a.jpg
道林a.jpg [ 92.19 KiB | 被瀏覽 8333 次 ]

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so much better all the time...


最後由 Nop 於 2007/03/17 AM 9:42:59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7 AM 9:38:23  
離線
少尉
少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07 PM 9:50:53
文章: 1286
來自: 台中市
性別: 男孩
法華臺
坱圠有同色,雪深雪(點去)雲未開。
終南晴夜月,仿佛似登臺。


附加檔案:
法華臺a.jpg
法華臺a.jpg [ 101.22 KiB | 被瀏覽 8335 次 ]

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so much better all the tim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7 PM 10:57:15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敬覆Nop兄:

於砂步 道林 法華臺 三帖中 小弟眼拙仍舊覺得找不到相似處
或者請Nop兄直接點出

小弟也略舉吳江舟中詩三個地方 與二玄社米芾集做比較
1. 請注意比較字口處理 米先生的字口超級講究
吳江舟中詩字口相對就顯得隨便

2. 三根"一"的筆法與米芾集皆不同
尤其"汝來一何晚" 之"一"字中間墨淡又細
像是一條被拉長的麻糬
米芾集找不到一根被拉長的麻糬

3. 兩個"不"字上邊的橫劃太平
米芾集的不字上邊的橫劃皆左低右高
"一滴不可汲" 之不字直劃與撇劃"起筆相交"
米芾集的不字起筆皆沒有相交

請Nop兄參考 有錯誤處還請指正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7 PM 11:34:33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舟中作.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7 PM 11:53:00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文輸 寫:
舟中作.


果是行船走馬三分險 (wawa!!)

船舟搖晃或許字口易交代不清
若是船舟搖晃至結字習慣也跑掉
那麼應該會晃出許多S型線條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8 AM 12:36:18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提舟中作是其一.把可能的因素一并考慮在內.研究研究.
其二.字的大小也可能是因素.
其三.此作線條有山谷味.何以如此未想通.
其四.題外話.文徵明晚年習山谷.書風與小字大異其趣.
是否老米搞怪?哈哈.米字我寫得不多.多言唐突.莫怪莫怪.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8 AM 8:43:14  
離線
少尉
少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07 PM 9:50:53
文章: 1286
來自: 台中市
性別: 男孩
文輸 寫:
其二.字的大小也可能是因素
其四....文徵明晚年...(大字)書風與小字大異其趣

贊同。可惜,米老大字作品傳世太少,
可供比對的樣本有限。

另外就是寫作年代差異的因素,
像是米老這樣天資高、眼界廣、技法精湛而求新求變求好不遺餘力的偉大書家,
早期寫法和數年甚至一二十年後的書風,
就算截然不同,也完全合理(不變才怪!)。
吳江舟中詩(最有可能是30歲出頭時寫的)
和虹縣詩(超過50歲)之間有巨大的時空差距,
而米老大部分傳世的書蹟也在35歲以後...
(道林砂步等帖如果真是米老作品,
則應該是30左右在長沙時的書蹟)
傳說米老在30歲時在長沙「盡焚毀所作詩文」,
大概是對更早期自己的作品完全不滿意吧...

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so much better all the tim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8 AM 10:36:42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1. 小弟印象中
即便是文徵明
甚至是二王 唐太宗 智永 米芾 顏真卿 柳公權 趙孟頫 蘇軾 黃庭堅 王鐸....所有大書法家
不論是那一朝代 那一位大書法家
不論是大字小字
不論是年輕 中年 晚年
不論是書風寫法如何改變
只要是行楷書
"不"字直劃與撇劃起筆"絕不會"有曖昧不明的相交
不能相交的原因還請其他方家解釋

2. 除了"一、不"
"米"之筆法 筆順 皆與米芾其他作品不同
米芾其他作品都是 橫劃接直劃
像舟中詩這般橫劃接撇劃 米字寫起來格外彆扭

3. 其他許多應含勁不釋放的筆劃 舟中詩皆放掉
嚴格講 大書法家不會有這麼多嚴重的失誤才是
請各位仔細比照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8 PM 12:40:14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米南宮早期的字被譏為集古之作.所以有比較多的可能性.
在舟上寫字.偶而出槌應也在可理解範圍之內.當然我如此說並不能證明此帖就一定是真跡無誤.只是為作品假設為真跡.提出較多的認同理由.正惠兄所言也極有參考價值.
我對考證之學功夫差.只能就所見打幾個字.

正惠兄所說的不字.是否指不可汲的不字.此不字較近北碑寫法..如以我自己來說.我的字尚未成熟.隨時在變.這種狀況如用在我身上.卻是必然.只可惜我這輩子當不了米芾.
哈哈.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8 PM 11:13:10  
離線
參謀軍士
參謀軍士

註冊時間: 2006/10/18 PM 6:45:28
文章: 110
性別: 男孩
敬覆文輸兄:

在舟上寫字.偶而出槌......

字口 筆順 結字習慣 筆法都出槌 還算是偶而?
字口被晃掉 可能需要 3 級浪
筆順與結字習慣被晃掉可能需要 6 級浪
米芾自幼苦練的筆法也被晃掉...難道遇上颱風!
若真是舟中遇上颱風 米芾可能會寫遺書 而不是詩
舟中所作 真是提供糢糊焦點的好地方ㄚ
有心偽造者應學習

附上北魏碑供參考


最後由 正惠 於 2007/03/25 PM 10:30:3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7/03/19 AM 9:41:59  
離線
少校
少校
頭像

註冊時間: 2006/10/14 PM 10:56:55
文章: 2980
性別: 男孩
《吳江舟中詩》原為朱邦彥所作,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詩,描述在吳江江上逆風行舟,雇請許多船工來牽拉。因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賤」,後來添了工錢,終於「一曳如風車」,但船工們「叫噉如臨戰」,可見與大自然搏戰的艱辛。(參考網址http://www.arteduqz.com/ReadNews.asp?NewsID=489)

NOP兄、正惠兄與文輸兄討論的真精釆,我也來參一腳。

1.《吳江舟中詩》只否是米芾在「舟中」作?(原詩是朱邦彥所作)

2.米芾《吳江舟中詩》,長557公分,高31.1公分,紙本長卷。此長卷乃由多張紙黏貼而成,而且是貼好了才寫,許多字橫越紙張騎縫,不露破綻。(參考網址http://footspring.blogspot.com/search/label/%E6%9B%B8%E7%95%AB)--此長卷乃由多張紙黏貼而成,且是貼好了才寫,可見已是準備好要寫長卷、大字。是否為應酬之作?或已有人準備好在酒足飯飽、耳酣酒熱之際要字。

3.看通幅用筆恣意縱橫,有米顛的氣勢。--可能有飲酒,以小筆寫大字之嫌。

4.于長卿先生分析說:「吳江舟中詩,字小者如拳,大者如斗,神明變化,不可方物,蓋中年得意書也。在米書大字中,此為第一,與刻本群玉堂自述書帖,可稱雙美。」(參考網址http://ms1.ntjh.ntct.edu.tw/~ysf4734/research.htm)--米芾傳世大字不多,蜀素、苕溪詩卷等皆為中、小字,大字與中小在筆法與結構上的表現應會有些許不同。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23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2345 ... 9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連絡我們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