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書法、篆刻、文學、文房、硬筆
論壇近期公告
現在的時間是 2025/04/20 AM 6:57:22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6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2005/06/26 PM 8:57:15  
離線
一級軍士長
一級軍士長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6/18 PM 9:22:11
文章: 1231
性別: 男孩
張瑞圖--->飲中八仙歌

圖檔圖檔

對於他的評價真的很多元.ㄏㄏ
--------------------------------------------------------------
在明代书坛,张瑞图是一位很特殊的书法家。他人品颓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贤,成为“魏家阁老”成员之一,其行径为士林所不齿,《明史》将他列入“阉黨”;然在书法艺术上却颇有建树,为时人所公认,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书史并称曰“邢张米董”。颓喪的人品居然没有淹没他的书法声誉,这在“书以人重”观点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仅张瑞图和王铎两人,如(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评:“张果亭(张瑞图)。王觉斯(王铎)人品颓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豈得以其人而癈之。”可见两人书艺必有过人之处。


---------------------------------------------------------------------------------------

张瑞图的琵琶
张子曲

  张瑞图,别号二水,晋江青阳霞行村人。他官居一品,是明代中极殿大学士,又是极负盛名的书画家。他精书法,擅丹青,还另有所好,鲜为人知的是会操弹南曲(南音)的琵琶。

  泉州是南曲的故乡,过去“千家罗绮管弦鸣”。张瑞图从小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因此,琵琶则成他抒发人生志趣的随伴。但在身居庙堂而公务缠身的官场上,难有得暇操弄手中爱物。后因牵连魏党逆案被黜遣归,赋闲在家,他则经常手抱琵琶,选其南曲中的凄婉情调,弹出官海浮沉的悲怆和哀怨,以排遣内心的无奈、落寞和郁抑。

  晚年,张瑞图穷困潦倒,情志沉郁,结果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年)终,年七十二。葬于故居霞行村东北麓,俗称“探花墓”。张瑞图故宅建筑宏大,人们称为“丞相府”。附近有白毫庵,相传为瑞图罢官后潜隐之处。张瑞图死后,其故居除了久已蒙尘的笔砚及残留的书画外,遗存的仅是那朝夕为伴的琵琶。难怪令后人黯然而发“笔废文房竭墨池;泪流二水断弦丝”之悲叹。

  张瑞图不少的墨迹及书刻匾额,散布于我中华山川胜景乃至民间中的宫观寺院,书家或爱好者完全可以寻其形迹。至于他生前遗下的琵琶,也因历经沧桑岁月而难以寻觅去处。

  据说,张瑞图的长子在明末虽中进士,但时局嬗变,仍摆脱不了家境的窘迫,以致后代子孙将其先辈遗物琵琶典押给晋江涵口一家当铺。直至民国抗战时期,因当铺破落清理旧物时,物主亦不明琵琶来历的珍贵,却如敝履,弃之堆物。幸逢附近乡人慕名赏识,听信祖上有关相国琵琶流落的传说而付金获得。之后,晋江青阳张氏族人长久四处探访,多方查询,几经周折,终于寻其下落,但买者一方却说曾以五十担粟换取。一听来访者论价加倍赎买则被婉拒,欲见琵琶又未能如愿。几次恳求,煞费周章,最后如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一般“千呼万唤始出来”。那时已历四百年的相国琵琶尚未破损,仅有琵琶正面上的“九宫”细条些许脱落,而附胶粘补后依然如旧。其背面镌有“半马蹄”的草书字样,并经其准许让来人宣纸描摹瑞图罕见的笔迹。何谓“半马蹄”?笔者目睹其状,自愧不敏,琢磨不出其寓意,求教他人,却难圆其说。今提及此题,希冀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以飧读者
-----------------------------------------------------------------------------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官至大学士。善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清梁山献 曰:“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五言律诗》是一幅个性化较强的条幅,从中可见其转折拗峭,沉实纵逸的雄健骨力。
---------------------------------------------------------------------------------
当时书坛崇尚柔媚的书风,张瑞图和王铎一改时弊积习,独有气骨,甚得时人好评,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为明末四大书家。张瑞图书法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方面,起笔以挫为主,顿挫结合,行笔以撑为主,起伏跳跃,撑中有转,笔画伸展,斜倾出险,气势宏大,险中求正。若将他的书法与前人比较,很难找出类似相近的作品。张瑞图的书法对日本书坛影响甚大。史论家认为,在书法的风格上,张瑞图另辟蹊径,是有创新的,他对我国书法的丰富和发展是有贡献的。其山水学黄公望,骨格苍劲,点染清逸,用笔与王孟津相近,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卷、《观音像》等。
  从1994年春拍到2004年春拍,张瑞图共113件作品上拍,成交65件,成交率为57.52%,市场总值1078万元,市场平均价每平方尺高达15493元。从10年间的市场走势看,刚进入时市价较高。从1996年到2002年春拍,成交价基本在平均线上下运动,最高点是2002年秋拍,每平方尺高达43590元。对这些古代书画,时间和文化的沉淀已显示出它的经济价值。就其对书法史的贡献,张瑞图的市价是偏低的,按其在书画史的地位,他的大幅精品成交价应在100万元以上。    
-----------------------------------------------------------------------------


實在是有趣的現象.有興趣的"閑"友.歡迎討論喔.

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圖檔
歡迎光臨悠遊山城樹玫瑰庭園美食館.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5/06/26 PM 10:05:08  
離線
中尉
中尉

註冊時間: 2004/09/14 AM 12:13:46
文章: 1775
性別: 男孩
在明代書壇,張瑞圖是一位很特殊的書法家。他人品頹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賢,成為“魏家閣老”成員之一,其行徑為士林所不齒,《明史》將他列入“閹黨”;然在書法藝術上卻頗有建樹,為時人所公認,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齊名,書史並稱曰“邢張米董”。頹喪的人品居然沒有淹沒他的書法聲譽,這在“書以人重”觀點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僅張瑞圖和王鐸兩人,如(清)吳德旋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所評︰“張果亭(張瑞圖)。王覺斯(王鐸)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可見兩人書藝必有過人之處。


---------------------------------------------------------------------------------------

張瑞圖的琵琶
張子曲

  張瑞圖,別號二水,晉江青陽霞行村人。他官居一品,是明代中極殿大學士,又是極負盛名的書畫家。他精書法,擅丹青,還另有所好,鮮為人知的是會操彈南曲(南音)的琵琶。

  泉州是南曲的故鄉,過去“千家羅綺管弦鳴”。張瑞圖從小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因此,琵琶則成他抒發人生志趣的隨伴。但在身居廟堂而公務纏身的官場上,難有得暇操弄手中愛物。后因牽連魏黨逆案被黜遣歸,賦閒在家,他則經常手抱琵琶,選其南曲中的淒婉情調,彈出官海浮沉的悲愴和哀怨,以排遣內心的無奈、落寞和鬱抑。

  晚年,張瑞圖窮困潦倒,情志沉鬱,結果于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年)終,年七十二。葬于故居霞行村東北麓,俗稱“探花墓”。張瑞圖故宅建築宏大,人們稱為“丞相府”。附近有白毫庵,相傳為瑞圖罷官后潛隱之處。張瑞圖死后,其故居除了久已蒙塵的筆硯及殘留的書畫外,遺存的僅是那朝夕為伴的琵琶。難怪令后人黯然而發“筆廢文房竭墨池;淚流二水斷弦絲”之悲嘆。

  張瑞圖不少的墨跡及書刻匾額,散佈于我中華山川勝景乃至民間中的宮觀寺院,書家或愛好者完全可以尋其形跡。至於他生前遺下的琵琶,也因歷經滄桑歲月而難以尋覓去處。

  據說,張瑞圖的長子在明末雖中進士,但時局嬗變,仍擺脫不了家境的窘迫,以致后代子孫將其先輩遺物琵琶典押給晉江涵口一家當鋪。直至民國抗戰時期,因當鋪破落清理舊物時,物主亦不明琵琶來歷的珍貴,卻如敝履,棄之堆物。幸逢附近鄉人慕名賞識,聽信祖上有關相國琵琶流落的傳說而付金獲得。之后,晉江青陽張氏族人長久四處探訪,多方查詢,幾經周折,終于尋其下落,但買者一方卻說曾以五十擔粟換取。一聽來訪者論價加倍贖買則被婉拒,欲見琵琶又未能如願。幾次懇求,煞費周章,最後如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一般“千呼萬喚始出來”。那時已歷四百年的相國琵琶尚未破損,僅有琵琶正面上的“九宮”細條些許脫落,而附膠黏補后依然如舊。其背面鐫有“半馬蹄”的草書字樣,並經其准許讓來人宣紙描摹瑞圖罕見的筆跡。何謂“半馬蹄”?筆者目睹其狀,自愧不敏,琢磨不出其寓意,求教他人,卻難圓其說。今提及此題,希冀有識之士,不吝賜教,以嚮讀者
-----------------------------------------------------------------------------

張瑞圖(1570-1644),字長公,號二水,又號白毫庵主,晚稱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人,官至大學士。善山水,尤工書,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並稱“明四家”。清梁山獻 曰︰“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五言律詩》是一幅個性化較強的條幅,從中可見其轉折拗峭,沉實縱逸的雄健骨力。
---------------------------------------------------------------------------------
當時書壇崇尚柔媚的書風,張瑞圖和王鐸一改時弊積習,獨有氣骨,甚得時人好評,與邢侗、董其昌、米萬鐘並稱為明末四大書家。張瑞圖書法獨特性主要體現下用筆和結體方面,起筆以挫為主,頓挫結合,行筆以撐為主,起伏跳躍,撐中有轉,筆畫伸展,斜傾出險,氣勢宏大,險中求正。若將他的書法與前人比較,很難找出類似相近的作品。張瑞圖的書法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史論家認為,在書法的風格上,張瑞圖另辟蹊徑,是有創新的,他對我國書法的豐富和發展是有貢獻的。其山水學黃公望,骨格蒼勁,點染清逸,用筆與王孟津相近,傳世作品有《山水圖》卷、《觀音像》等。
  從1994年春拍到2004年春拍,張瑞圖共113件作品上拍,成交65件,成交率為57.52%,市場總值1078萬元,市場平均價每平方尺高達15493元。從10年間的市場走勢看,剛進入時市價較高。從1996年到2002年春拍,成交價基本在平均線上下運動,最高點是2002年秋拍,每平方尺高達43590元。對這些古代書畫,時間和文化的沈澱已顯示出它的經濟價值。就其對書法史的貢獻,張瑞圖的市價是偏低的,按其在書畫史的地位,他的大幅精品成交價應在100萬元以上。    
-----------------------------------------------------------------------------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5/06/27 PM 9:42:51  
離線
版主(1stMSgt)
版主(1stMSgt)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6/09 PM 10:36:01
文章: 168
性別: 男孩
張瑞圖原來是myway的晉江同鄉,失敬!失敬!

以前未曾留意張瑞圖的書法,難得今日一瞥,頗有可觀之處;找時間偷學幾招,或可矯正自己流里流氣的缺點。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5/06/28 PM 5:55:42  
離線
一級軍士長
一級軍士長

註冊時間: 2004/09/21 PM 2:42:52
文章: 1166
來自: 敦煌里
性別: 男孩
借上面所引兩則
1.張瑞圖是一位很特殊的書法家。他人品頹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賢,成為“魏家閣老”成員之一,其行徑為士林所不齒,《明史》將他列入“閹黨”;...
2.張瑞圖和王鐸一改時弊積習,獨有氣骨‧...

兩則說明不同觀點,委實產生不同說法。

_________________
打開心眼看天下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5/06/28 PM 6:07:19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abe 寫:
借上面所引兩則
1.張瑞圖是一位很特殊的書法家。他人品頹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賢,成為“魏家閣老”成員之一,其行徑為士林所不齒,《明史》將他列入“閹黨”;...
2.張瑞圖和王鐸一改時弊積習,獨有氣骨‧...

兩則說明不同觀點,委實產生不同說法。

自古以來.不是只有好人才厲害.被歸類為壞人的.有時還比好人厲害...
以人品取向未嘗不可.但卻非全部...所以.就如同abe爺所言...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5/06/28 PM 8:05:49  
離線
一級軍士長
一級軍士長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6/18 PM 9:22:11
文章: 1231
性別: 男孩
好人壞人很難說. (wwhat!!) (wwhat!!) ... ...人不壞就好啦.


不過張瑞圖的字獨創一格.在書法史上就像突然蹦出來的一樣.
有大大可以說一下張字的來歷嗎?

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圖檔
歡迎光臨悠遊山城樹玫瑰庭園美食館.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6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連絡我們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