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菲鱼
顾二娘不是孙二娘。 顾二娘不是江湖上卖解的胭脂,她是苏州闺阁的女子,给她们一根银针,她就能刺绣 ,抓一把鸡头米,能调出至味的鲜羹。给她一把号称“干将”的宝剑,她能干什么呢?
一
苏州地区文物之邦,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民间工艺,想刺绣、玉雕、家具制作,不论规模、水准在全国都是翘楚,名家辈出。而文房四宝中端砚徽墨湖笔宣纸,四样东西产地都在苏州之外,按理一样也扯不上关系,没有发言权,可是偏偏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是苏州人做的最好,虽然按照现在说法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商业模式,而砚台里尤其是最名贵的端砚,清朝以来论做工、品牌,竟然是苏州一女子顾二娘的最得大名。故宫里藏着这个苏州女子的作品,拍卖会上充斥着仿冒她名字的赝品,有时居然也卖到80000元一方。这是一种另类的结果,一切都因为这个小脚女人的艺术天才,因为顾二娘的时代还是300多年前的康熙朝,裹小脚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袁子才的为文轻薄,《随园诗话》多记述他风流香艳的诗酒盛会,对他众多的女弟子行状做点评,其中细节有很好玩的地方。顾二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还不算闺阁中人,就是一个自己干活养活自己的工匠的身份,袁子才距离顾大师生活的年代不远,笔记倒写了这样的细节,她辨别砚材,只须以脚尖点石,即能知道石质的好坏新旧,这是很传神的一笔。名贵的砚台一直是文人把玩的东西,实用的书写功能其实从明代起就淡化了,砚台从工具变成艺术品,顾二娘的砚台是这类艺术品中的极致,举例如现在拍卖市场上,古砚价格正屡创新高,2004年瀚海拍卖会上,一方康熙年间的绿端石砚至176万元成交。这几乎是传世大名头画家精品的行情,如果是顾二娘亲手制作的真品如故宫博物院里藏的那两方,价格肯定不止这个数。
因为值钱,很早以来收藏界、文物市场上就充斥着冒充这个苏州奇女子名字的赝品,据《骨董琐记》说:顾二娘制砚,多无款识,不易辨别,凡细书八分款吴门顾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伪。刻着“吴门顾二娘制”的反是西贝货,这个道理是中国哲学式的,有商人的狡猾智慧,还有黑色幽默的意思。这个说法源自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做过刑部侍郎的阮葵生是乾隆17年举人,以内阁中书入值过军机。与徐乾学、纪昀等交往甚密。《茶余客话》云:吴门顾青娘、王幼君治砚,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大约明以前砚材易得,故其式率端方正直,有文饰者至罕。后始以片石为行砚,各式竞兴,镌山水鱼虫花卉于池上。顾制其著者也,特无款识,不易辨别;凡细书八分款,吴门顾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伪。乾隆贡砚,雕刻尤精细,今极为东洋人所重,顾砚已不甚为人称道矣。
顾二娘制砚多小巧,多为二到五寸的小品硯。根据著名收藏家朱家溍先生《故宫退食录》的说法,他家里是有过真正的顾二娘制菌砚的。号称有顾二娘砚的大多来历非凡,比如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他曾为梅先生整理过《舞台生活四十年》,许姬传爱砚藏砚,有三十几方,最好的有四方,珍藏不轻易示人。他的书斋起名“四砚斋”,是表示有四方最珍爱的砚台,里面就有一顾二娘菌砚,据说砚底依其自然形状刻成菌形,温纯古雅,是许姬老用董其昌的字画换来的。
二
清康熙年间,苏州专诸巷。
小巷是用刺客名字命名的,按理说藏龙卧虎,不对,偏偏小巷里住着娥眉女子娉婷袅袅,青衣布裙人名顾青,她就是后来名扬士林的砚神顾二娘。清代吴门顾氏为砚雕世家,《江苏通志》记载:“顾圣之,字德麟,吴县人。父顾道人,工于制砚。人称之为小道人,所制砚仿古式,朴雅可玩。子死,媳独擅其艺者二十余年。”
《吴门补乘》等书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夫家姓顾,世代以制砚为业,她的公爹顾德麟是顺治年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高手。顾道人生前将琢砚的技艺传给了儿子顾启明,即顾二娘的丈夫,而顾二娘那时还只能在家做点刺绣,砚台雕刻也是传男不传女的手艺。可是顾启明不幸早逝,撑门立户柴米油盐,没办法要儿媳抛头露面了,顾二娘的机会来来,便继承了顾家祖传的制砚技艺。
顾二娘一直在默默观察砚台雕刻的细节,现在正式得到技法传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灵手巧的她很快掌握了制砚技能,第一件独立完成的砚台放在案桌上,一时让顾德麟看的发呆。今天我们知道她琢砚是有自己一套理论的:“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可为。” 她制砚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秾纤合度,出于女性特有的艺术灵感,她喜欢利用上好端石多活眼的特点,以石纹的“眼”作为凤尾翎来构图,别出心裁。
她自己承认,琢砚“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才能达到古雅而兼华美的境界。
她对砚材的挑选近于苛刻---“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先说端溪的典故。
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 端溪是今天广东肇庆,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据此,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李贺有《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古人称“端石娇如华丽妇人,歙石秀若清寒道士”,比较起来,第一还是端石,端石石質細膩﹑稚嫩﹑滋潤﹑純淨,如婴孩面,石品花纹名色繁多﹐仅仅看名称就觉得是人间尤物,象什么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天青﹑翡翠﹑金線﹑銀線﹑冰紋﹑冰紋凍﹐诗意画镜,特别是以及各种石眼,什么鴝鵒眼﹑鸚哥眼﹑珊瑚眼﹑雞翁眼﹑貓眼﹑象牙眼,尤其是端石中最难得的青花一品,放入水中才见精神,神品难得,今北京故宫内所藏顾二娘作品就叫“青花砚”。出名要早,顾二娘当时制作的砚台就被文人称为“近代第一”,名重一时。民国费只园写到:乾嘉的老辈,有了韩钿阁的章,还要有顾二娘的砚,才称双绝。康熙时代的老臣耆献,都藏着二娘一砚。高江村收藏了一千余方砚台,可惟独带着顾二娘砚在皇宫里值班,砚铭曰:丁巳己巳,凡十三年,夙夜内直,与尔周旋。润色诏敕,诠注简编,行踪聚散。岁月五迁,直庐再入,仍列案前。请养柘上,携旧林泉,勋华丹房,劳勩细旃,惟尔之功,勒铭永传。
朝廷诏书圣旨上的墨迹,就这样与苏州一位小女子的才情联系了起来。
三
宋代权臣又是大书法家的蔡襄这样说砚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我们苏州吴江老乡、为老师顾炎武身后奔走出版了《日知录》的学者潘耒,藏砚盈屋。大概苏州书法家多,写字的多画画的多,对精良砚台的搜罗、珍藏一直是一些雅士骚客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苏州是水乡,可制砚的历史居然有1700多年。善人桥一带开山取石制砚,养活很多人。当年澄泥砚,灵岩山石砚,都出现在历代著名砚谱的里。
清代出现了制砚能手如苏州顾二娘、江南王岫筠、黄宗炎等,按照因果关系,其实是此前已经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收藏家如黄任、纪昀、高凤翰、高兆、杨以增、林佶、黄易、金农、朱彝尊。吴门顾道人、顾德麟、顾二娘、顾公望四代皆为砚雕高手,其实也是风气所及,市场的需求刺激,才有了这样传奇的制砚世家出现。
有知音,才有千古绝唱。比如黄莘田与顾二娘。
黄莘田是书画家,康熙年间曾经在端州高要县做过一任小官,做过一任四会县令兼署高要县事,端溪正好在高要境内,他本是嗜砚如命的人,自然会搜罗大量珍贵的砚材。他罢官回老家时,将仅有的2000两银子买了十方古砚,并盖了座房子珍藏,取名为“十砚轩”,并自号为“十砚老人”。他在端州搜集到一青花极品砚材尤其珍贵,一直不舍得用,藏了整整十年。当知道琢砚高手顾二娘的名气后,他专程带着石料从广西找到苏州,不远千里的痴心感动了顾二娘。《香草斋诗》记青花砚一事:“余此石出入怀袖将十年,今春携入吴,吴门顾二娘见而悦焉,为制斯砚。”
砚台做的十分用心,十砚老人十分得意,他写了一首《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台背阴,其诗云:“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这样的交往是有意义的。黄莘田大约算是顾二娘琢砚生涯里最大的知己与客户了。顾二娘操业20余年,但 “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藏 “洞天一品”砚,为天然随形,据考证,此砚确系顾二娘为黄莘田所作之一。
顾二娘死后十砚老人有诗纪念: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为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
顾二娘无子,只有两个女儿,俱得其真传。据《鉴物广识》载:顾二娘平生制砚不及百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