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書法、篆刻、文學、文房、硬筆
論壇近期公告
現在的時間是 2024/11/26 AM 7:52:11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2006/03/22 AM 7:52:44  
離線
三級軍士長
三級軍士長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5/12 AM 11:00:37
文章: 701
性別: 男孩
文/加菲鱼

顾二娘不是孙二娘。 顾二娘不是江湖上卖解的胭脂,她是苏州闺阁的女子,给她们一根银针,她就能刺绣 ,抓一把鸡头米,能调出至味的鲜羹。给她一把号称“干将”的宝剑,她能干什么呢?



苏州地区文物之邦,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民间工艺,想刺绣、玉雕、家具制作,不论规模、水准在全国都是翘楚,名家辈出。而文房四宝中端砚徽墨湖笔宣纸,四样东西产地都在苏州之外,按理一样也扯不上关系,没有发言权,可是偏偏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是苏州人做的最好,虽然按照现在说法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商业模式,而砚台里尤其是最名贵的端砚,清朝以来论做工、品牌,竟然是苏州一女子顾二娘的最得大名。故宫里藏着这个苏州女子的作品,拍卖会上充斥着仿冒她名字的赝品,有时居然也卖到80000元一方。这是一种另类的结果,一切都因为这个小脚女人的艺术天才,因为顾二娘的时代还是300多年前的康熙朝,裹小脚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袁子才的为文轻薄,《随园诗话》多记述他风流香艳的诗酒盛会,对他众多的女弟子行状做点评,其中细节有很好玩的地方。顾二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还不算闺阁中人,就是一个自己干活养活自己的工匠的身份,袁子才距离顾大师生活的年代不远,笔记倒写了这样的细节,她辨别砚材,只须以脚尖点石,即能知道石质的好坏新旧,这是很传神的一笔。名贵的砚台一直是文人把玩的东西,实用的书写功能其实从明代起就淡化了,砚台从工具变成艺术品,顾二娘的砚台是这类艺术品中的极致,举例如现在拍卖市场上,古砚价格正屡创新高,2004年瀚海拍卖会上,一方康熙年间的绿端石砚至176万元成交。这几乎是传世大名头画家精品的行情,如果是顾二娘亲手制作的真品如故宫博物院里藏的那两方,价格肯定不止这个数。

因为值钱,很早以来收藏界、文物市场上就充斥着冒充这个苏州奇女子名字的赝品,据《骨董琐记》说:顾二娘制砚,多无款识,不易辨别,凡细书八分款吴门顾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伪。刻着“吴门顾二娘制”的反是西贝货,这个道理是中国哲学式的,有商人的狡猾智慧,还有黑色幽默的意思。这个说法源自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做过刑部侍郎的阮葵生是乾隆17年举人,以内阁中书入值过军机。与徐乾学、纪昀等交往甚密。《茶余客话》云:吴门顾青娘、王幼君治砚,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大约明以前砚材易得,故其式率端方正直,有文饰者至罕。后始以片石为行砚,各式竞兴,镌山水鱼虫花卉于池上。顾制其著者也,特无款识,不易辨别;凡细书八分款,吴门顾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伪。乾隆贡砚,雕刻尤精细,今极为东洋人所重,顾砚已不甚为人称道矣。



顾二娘制砚多小巧,多为二到五寸的小品硯。根据著名收藏家朱家溍先生《故宫退食录》的说法,他家里是有过真正的顾二娘制菌砚的。号称有顾二娘砚的大多来历非凡,比如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他曾为梅先生整理过《舞台生活四十年》,许姬传爱砚藏砚,有三十几方,最好的有四方,珍藏不轻易示人。他的书斋起名“四砚斋”,是表示有四方最珍爱的砚台,里面就有一顾二娘菌砚,据说砚底依其自然形状刻成菌形,温纯古雅,是许姬老用董其昌的字画换来的。



清康熙年间,苏州专诸巷。

小巷是用刺客名字命名的,按理说藏龙卧虎,不对,偏偏小巷里住着娥眉女子娉婷袅袅,青衣布裙人名顾青,她就是后来名扬士林的砚神顾二娘。清代吴门顾氏为砚雕世家,《江苏通志》记载:“顾圣之,字德麟,吴县人。父顾道人,工于制砚。人称之为小道人,所制砚仿古式,朴雅可玩。子死,媳独擅其艺者二十余年。”

《吴门补乘》等书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夫家姓顾,世代以制砚为业,她的公爹顾德麟是顺治年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高手。顾道人生前将琢砚的技艺传给了儿子顾启明,即顾二娘的丈夫,而顾二娘那时还只能在家做点刺绣,砚台雕刻也是传男不传女的手艺。可是顾启明不幸早逝,撑门立户柴米油盐,没办法要儿媳抛头露面了,顾二娘的机会来来,便继承了顾家祖传的制砚技艺。

顾二娘一直在默默观察砚台雕刻的细节,现在正式得到技法传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灵手巧的她很快掌握了制砚技能,第一件独立完成的砚台放在案桌上,一时让顾德麟看的发呆。今天我们知道她琢砚是有自己一套理论的:“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可为。” 她制砚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秾纤合度,出于女性特有的艺术灵感,她喜欢利用上好端石多活眼的特点,以石纹的“眼”作为凤尾翎来构图,别出心裁。

她自己承认,琢砚“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才能达到古雅而兼华美的境界。

她对砚材的挑选近于苛刻---“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先说端溪的典故。

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 端溪是今天广东肇庆,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据此,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李贺有《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古人称“端石娇如华丽妇人,歙石秀若清寒道士”,比较起来,第一还是端石,端石石質細膩﹑稚嫩﹑滋潤﹑純淨,如婴孩面,石品花纹名色繁多﹐仅仅看名称就觉得是人间尤物,象什么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天青﹑翡翠﹑金線﹑銀線﹑冰紋﹑冰紋凍﹐诗意画镜,特别是以及各种石眼,什么鴝鵒眼﹑鸚哥眼﹑珊瑚眼﹑雞翁眼﹑貓眼﹑象牙眼,尤其是端石中最难得的青花一品,放入水中才见精神,神品难得,今北京故宫内所藏顾二娘作品就叫“青花砚”。出名要早,顾二娘当时制作的砚台就被文人称为“近代第一”,名重一时。民国费只园写到:乾嘉的老辈,有了韩钿阁的章,还要有顾二娘的砚,才称双绝。康熙时代的老臣耆献,都藏着二娘一砚。高江村收藏了一千余方砚台,可惟独带着顾二娘砚在皇宫里值班,砚铭曰:丁巳己巳,凡十三年,夙夜内直,与尔周旋。润色诏敕,诠注简编,行踪聚散。岁月五迁,直庐再入,仍列案前。请养柘上,携旧林泉,勋华丹房,劳勩细旃,惟尔之功,勒铭永传。

朝廷诏书圣旨上的墨迹,就这样与苏州一位小女子的才情联系了起来。



宋代权臣又是大书法家的蔡襄这样说砚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我们苏州吴江老乡、为老师顾炎武身后奔走出版了《日知录》的学者潘耒,藏砚盈屋。大概苏州书法家多,写字的多画画的多,对精良砚台的搜罗、珍藏一直是一些雅士骚客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苏州是水乡,可制砚的历史居然有1700多年。善人桥一带开山取石制砚,养活很多人。当年澄泥砚,灵岩山石砚,都出现在历代著名砚谱的里。

清代出现了制砚能手如苏州顾二娘、江南王岫筠、黄宗炎等,按照因果关系,其实是此前已经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收藏家如黄任、纪昀、高凤翰、高兆、杨以增、林佶、黄易、金农、朱彝尊。吴门顾道人、顾德麟、顾二娘、顾公望四代皆为砚雕高手,其实也是风气所及,市场的需求刺激,才有了这样传奇的制砚世家出现。

有知音,才有千古绝唱。比如黄莘田与顾二娘。

黄莘田是书画家,康熙年间曾经在端州高要县做过一任小官,做过一任四会县令兼署高要县事,端溪正好在高要境内,他本是嗜砚如命的人,自然会搜罗大量珍贵的砚材。他罢官回老家时,将仅有的2000两银子买了十方古砚,并盖了座房子珍藏,取名为“十砚轩”,并自号为“十砚老人”。他在端州搜集到一青花极品砚材尤其珍贵,一直不舍得用,藏了整整十年。当知道琢砚高手顾二娘的名气后,他专程带着石料从广西找到苏州,不远千里的痴心感动了顾二娘。《香草斋诗》记青花砚一事:“余此石出入怀袖将十年,今春携入吴,吴门顾二娘见而悦焉,为制斯砚。”

砚台做的十分用心,十砚老人十分得意,他写了一首《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台背阴,其诗云:“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这样的交往是有意义的。黄莘田大约算是顾二娘琢砚生涯里最大的知己与客户了。顾二娘操业20余年,但 “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藏 “洞天一品”砚,为天然随形,据考证,此砚确系顾二娘为黄莘田所作之一。

  顾二娘死后十砚老人有诗纪念: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为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

顾二娘无子,只有两个女儿,俱得其真传。据《鉴物广识》载:顾二娘平生制砚不及百方。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6/03/22 AM 9:23:40  
離線
中尉
中尉

註冊時間: 2004/09/14 AM 12:13:46
文章: 1775
性別: 男孩
長見識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6/03/22 AM 9:24:18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一寸幹將切紫泥--顧二娘制硯傳奇


文/加菲魚

顧二娘不是孫二娘。 顧二娘不是江湖上賣解的胭脂,她是蘇州閨閣的女子,給她們一根銀針,她就能刺繡 ,抓一把雞頭米,能調出至味的鮮羹。給她一把號稱“幹將”的寶劍,她能幹什麼呢?



蘇州地區文物之邦,特別是明清以來各種民間工藝,想刺繡、玉雕、傢俱製作,不論規模、水準在全國都是翹楚,名家輩出。而文房四寶中端硯徽墨湖筆宣紙,四樣東西產地都在蘇州之外,按理一樣也扯不上關係,沒有發言權,可是偏偏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臺是蘇州人做的最好,雖然按照現在說法是“來料加工,兩頭在外”的商業模式,而硯臺裏尤其是最名貴的端硯,清朝以來論做工、品牌,竟然是蘇州一女子顧二娘的最得大名。故宮裏藏著這個蘇州女子的作品,拍賣會上充斥著仿冒她名字的贗品,有時居然也賣到80000元一方。這是一種另類的結果,一切都因為這個小腳女人的藝術天才,因為顧二娘的時代還是300多年前的康熙朝,裹小腳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袁子才的為文輕薄,《隨園詩話》多記述他風流香豔的詩酒盛會,對他眾多的女弟子行狀做點評,其中細節有很好玩的地方。顧二娘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還不算閨閣中人,就是一個自己幹活養活自己的工匠的身份,袁子才距離顧大師生活的年代不遠,筆記倒寫了這樣的細節,她辨別硯材,只須以腳尖點石,即能知道石質的好壞新舊,這是很傳神的一筆。名貴的硯臺一直是文人把玩的東西,實用的書寫功能其實從明代起就淡化了,硯臺從工具變成藝術品,顧二娘的硯臺是這類藝術品中的極致,舉例如現在拍賣市場上,古硯價格正屢創新高,2004年瀚海拍賣會上,一方康熙年間的綠端石硯至176萬元成交。這幾乎是傳世大名頭畫家精品的行情,如果是顧二娘親手製作的真品如故宮博物院裏藏的那兩方,價格肯定不止這個數。

因為值錢,很早以來收藏界、文物市場上就充斥著冒充這個蘇州奇女子名字的贗品,據《骨董瑣記》說:顧二娘制硯,多無款識,不易辨別,凡細書八分款吳門顧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偽。刻著“吳門顧二娘制”的反是西貝貨,這個道理是中國哲學式的,有商人的狡猾智慧,還有黑色幽默的意思。這個說法源自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做過刑部侍郎的阮葵生是乾隆17年舉人,以內閣中書入值過軍機。與徐乾學、紀昀等交往甚密。《茶餘客話》雲:吳門顧青娘、王幼君治硯,名聞朝野,信今傳後無疑。大約明以前硯材易得,故其式率端方正直,有文飾者至罕。後始以片石為行硯,各式競興,鐫山水魚蟲花卉于池上。顧制其著者也,特無款識,不易辨別;凡細書八分款,吳門顧二娘制六字者,大抵皆偽。乾隆貢硯,雕刻尤精細,今極為東洋人所重,顧硯已不甚為人稱道矣。



顧二娘制硯多小巧,多為二到五寸的小品硯。根據著名收藏家朱家溍先生《故宮退食錄》的說法,他家裏是有過真正的顧二娘制菌硯的。號稱有顧二娘硯的大多來歷非凡,比如梅蘭芳的秘書許姬傳先生,他曾為梅先生整理過《舞臺生活四十年》,許姬傳愛硯藏硯,有三十幾方,最好的有四方,珍藏不輕易示人。他的書齋起名“四硯齋”,是表示有四方最珍愛的硯臺,裏面就有一顧二娘菌硯,據說硯底依其自然形狀刻成菌形,溫純古雅,是許姬老用董其昌的字畫換來的。



清康熙年間,蘇州專諸巷。

小巷是用刺客名字命名的,按理說藏龍臥虎,不對,偏偏小巷裏住著娥眉女子娉婷嫋嫋,青衣布裙人名顧青,她就是後來名揚士林的硯神顧二娘。清代吳門顧氏為硯雕世家,《江蘇通志》記載:“顧聖之,字德麟,吳縣人。父顧道人,工于制硯。人稱之為小道人,所制硯仿古式,樸雅可玩。子死,媳獨擅其藝者二十餘年。”

《吳門補乘》等書記載,顧二娘本姓鄒,夫家姓顧,世代以制硯為業,她的公爹顧德麟是順治年間姑蘇城裏有名的制硯高手。顧道人生前將琢硯的技藝傳給了兒子顧啟明,即顧二娘的丈夫,而顧二娘那時還只能在家做點刺繡,硯臺雕刻也是傳男不傳女的手藝。可是顧啟明不幸早逝,撐門立戶柴米油鹽,沒辦法要兒媳抛頭露面了,顧二娘的機會來來,便繼承了顧家祖傳的制硯技藝。

顧二娘一直在默默觀察硯臺雕刻的細節,現在正式得到技法傳承,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心靈手巧的她很快掌握了制硯技能,第一件獨立完成的硯臺放在案桌上,一時讓顧德麟看的發呆。今天我們知道她琢硯是有自己一套理論的:“硯為一石琢成,必圓活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來面目,琢磨可為。” 她制硯做工不多,以清新質樸取勝,有時也鏤剔精細,但卻穠纖合度,出於女性特有的藝術靈感,她喜歡利用上好端石多活眼的特點,以石紋的“眼”作為鳳尾翎來構圖,別出心裁。

她自己承認,琢硯“效明代鑄造宣德香爐之意”,才能達到古雅而兼華美的境界。

她對硯材的挑選近於苛刻---“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說到這裏,就不能不先說端溪的典故。

清計楠《石隱硯談》記載:“東坡雲,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 端溪是今天廣東肇慶,武德為唐高祖年號,武德元年是西元618年。據此,端硯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李賀有《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贊雲:“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古人稱“端石嬌如華麗婦人,歙石秀若清寒道士”,比較起來,第一還是端石,端石石質細膩﹑稚嫩﹑滋潤﹑純淨,如嬰孩面,石品花紋名色繁多﹐僅僅看名稱就覺得是人間尤物,象什麼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天青﹑翡翠﹑金線﹑銀線﹑冰紋﹑冰紋凍﹐詩意畫鏡,特別是以及各種石眼,什麼鴝鵒眼﹑鸚哥眼﹑珊瑚眼﹑雞翁眼﹑貓眼﹑象牙眼,尤其是端石中最難得的青花一品,放入水中才見精神,神品難得,今北京故宮內所藏顧二娘作品就叫“青花硯”。出名要早,顧二娘當時製作的硯臺就被文人稱為“近代第一”,名重一時。民國費只園寫到:乾嘉的老輩,有了韓鈿閣的章,還要有顧二娘的硯,才稱雙絕。康熙時代的老臣耆獻,都藏著二娘一硯。高江村收藏了一千余方硯臺,可惟獨帶著顧二娘硯在皇宮裏值班,硯銘曰:丁巳己巳,凡十三年,夙夜內直,與爾周旋。潤色詔敕,詮注簡編,行蹤聚散。歲月五遷,直廬再入,仍列案前。請養柘上,攜舊林泉,勳華丹房,勞勩細旃,惟爾之功,勒銘永傳。

朝廷詔書聖旨上的墨蹟,就這樣與蘇州一位小女子的才情聯繫了起來。



宋代權臣又是大書法家的蔡襄這樣說硯臺:“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我們蘇州吳江老鄉、為老師顧炎武身後奔走出版了《日知錄》的學者潘耒,藏硯盈屋。大概蘇州書法家多,寫字的多畫畫的多,對精良硯臺的搜羅、珍藏一直是一些雅士騷客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

蘇州是水鄉,可制硯的歷史居然有1700多年。善人橋一帶開山取石制硯,養活很多人。當年澄泥硯,靈岩山石硯,都出現在歷代著名硯譜的裏。

清代出現了制硯能手如蘇州顧二娘、江南王岫筠、黃宗炎等,按照因果關係,其實是此前已經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收藏家如黃任、紀昀、高鳳翰、高兆、楊以增、林佶、黃易、金農、朱彝尊。吳門顧道人、顧德麟、顧二娘、顧公望四代皆為硯雕高手,其實也是風氣所及,市場的需求刺激,才有了這樣傳奇的制硯世家出現。

有知音,才有千古絕唱。比如黃莘田與顧二娘。

黃莘田是書畫家,康熙年間曾經在端州高要縣做過一任小官,做過一任四會縣令兼署高要縣事,端溪正好在高要境內,他本是嗜硯如命的人,自然會搜羅大量珍貴的硯材。他罷官回老家時,將僅有的2000兩銀子買了十方古硯,並蓋了座房子珍藏,取名為“十硯軒”,並自號為“十硯老人”。他在端州搜集到一青花極品硯材尤其珍貴,一直不捨得用,藏了整整十年。當知道琢硯高手顧二娘的名氣後,他專程帶著石料從廣西找到蘇州,不遠千里的癡心感動了顧二娘。《香草齋詩》記青花硯一事:“余此石出入懷袖將十年,今春攜入吳,吳門顧二娘見而悅焉,為制斯硯。”

硯臺做的十分用心,十硯老人十分得意,他寫了一首《贈顧二娘》的詩,刻於硯臺背陰,其詩雲:“一寸幹將切紫泥,專諸門巷日初西。如何軋軋鳴機手,割遍端州十裏溪。”

 這樣的交往是有意義的。黃莘田大約算是顧二娘琢硯生涯裏最大的知己與客戶了。顧二娘操業20餘年,但 “生平所制硯不及百方。”北京故宮博物院內藏 “洞天一品”硯,為天然隨形,據考證,此硯確系顧二娘為黃莘田所作之一。

  顧二娘死後十硯老人有詩紀念:古款微凹積墨香,纖纖女手為幹將,誰傾幾滴梨花雨,一灑泉台顧二娘。

顧二娘無子,只有兩個女兒,俱得其真傳。據《鑒物廣識》載:顧二娘平生制硯不及百方。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6/03/22 AM 9:26:26  
離線
中尉
中尉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3/07 PM 2:11:33
文章: 1650
性別: 男孩
顧二娘製硯.或說雕硯是有名的...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6/03/22 PM 5:12:56  
離線
三級軍士長
三級軍士長
頭像

註冊時間: 2005/05/12 AM 11:00:37
文章: 701
性別: 男孩
一等一的大名头.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sf108.com/博客/一壶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連絡我們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