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帖上我是忠于原作的,而且常常是从头临到尾才干罢休,因为古代书法家都是在最后才表现的更自由,而运笔也更畅快,章法也更奇峻,到了翰逸神飞的境界!我从不《意临》,因为我还不够老,我的眼睛还不错。通常我买现成裱好的册页本,一本一本的从头到尾临帖,现在市面上有练习用的九宫格毛边纸(有条件的请写宣纸)有六个字,我认为那不好用,我反对九宫格,从小到大没写过九宫格,就是有九宫格纸也把它看成是没线在上面,那是一道枷锁,赶快解放出来吧!
如果你用毛边纸练习的话,我要告诉你:要一行写五个字,写成三行,因为三个字成不了行气,二行成不了章法,这样也比较省纸,而且效果更好,写五个字一行后,你就可以检验《行气》,写第二行时你得学习《左顾右盼》,写完三行后检查《章法与分间布白》,虽然是小小的毛边纸,对待它也要像写了一幅小作品一样,写完了自己摇头晃脑的欣赏一番。
我强调忠于原作的临摹,不只是字体,用笔,结体,章法的忠于原味,还要求速度跟得上来,这点很重要,如果你跟不上速度,你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本来的书写方式和情境,而大部分的碑帖,书写的人都是写很快的,我说的快并不是绝对的快,古人书写的过程中是疏落有致,快慢相生的,但大抵上是越写越快的,连隶书碑也不例外,但要写多快才符合要求呢?我有一个检验标准,《孙过庭的书谱,你能不能一天写完?》我有一个朋友就说:你又在忽悠我了,孙过庭自己都没办法!我说没骗你,我有证踞:
孙过庭书谱本来是折隔线写的,刚开始的数十行是规规矩矩的写在线内,后来他写的越来越顺,情境的表现也越来越“奔放”,字越写越大,终于豁出去了,溢出线外,直到结束。这就是一天之内写完的证明,因为人不可能今天情感“奔放”了,POUSE暂停一下,明天起床继续奔放的,要有一个启动的过程。而绝大部分的古代碑帖是在一天之内写完的,甚至在几小时之内,甚至在一小时或几分钟之内。如二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等,写到最后无不沉着痛快的,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要学会快了才能慢,快也证明你熟练了。有些人看到我在临碑帖时大为惊呀:这未免也太快了吧!我说没快啊!我只是在还原原来的速度而已。
我看到了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人在字帖前面的六个字写了几年,而好字都在后面,几年也没接触!!如兰亭序前面的“永和九年岁在”,是兰亭序里写的最糟糕的六个字,如果你的老师还是教你,没写好前面的六个字,就不准写后面的。。。,我悄悄的告诉你“别理他!继续写后面的”,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哦!
附加檔案: |
shu1.jpg [ 37.5 KiB | 被瀏覽 2812 次 ]
|
shu2.jpg [ 39.78 KiB | 被瀏覽 2812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