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得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元代印風》上黃惇先生的序文,曰《論元代文人印章發展的三個階段》,此文曾經多次發表,如西泠印社出版的《中國印學年鑒》等。雖然此次發表時,作者對該文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但基本觀點和以前完全一樣。
該文中,黃先生認為“吾衍─吳睿─朱珪的三代師徒之間的關係,亦反映出元代文人印章的三個階段”,因此他把元代文人印章的發展進程分為了三個相互為因果關係的階段,既“漢代審美觀的確立─以趙孟頫、吾衍為代表的第一階段”、“《集古印譜》的新視角和趙、吾印風的風靡─以楊遵和吳睿為代表的第二階段”、“文人篆刻家的出現─以王冕、朱珪為代表的第三階段”。筆者在認真讀完該文後發現,這樣的劃分是不正確的。首先,黃先生沒有能夠歷史地去看待元代文人印章的發展,而是片面和孤立去認識元代文人印章的發展進程;再則對一些重要史實不加以考証,盲目引用,主觀臆斷地把吾衍─吳睿─朱珪之間的三代師徒關係放大成為元代文人印章發展進程的“三個階段”之間關係,缺乏可靠的史料依據。因為在元代文人印章九十多年發展過程中,並不存在象黃先生所言的“三個階段”。
另外,該文中黃先生因“元代的文人篆刻家,儘管限于史料,我們只能舉出王(王冕)、朱(朱珪)等有數的幾位”而定元代文人“真正在印章上操刀抒情者寥若晨星”的結論,也是對歷史史實的誤判。大量的宋元文人用印章告訴我們,篆刻家的出現早在宋代就應該存在,而且大量文獻資料也顯示出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許多文人親自從事篆刻創作。這就更加說明黃先生所謂的“三個階段”的理論是沒有史實根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