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http://shianya.com/phpBB2/

《韭花帖》臨帖技法
http://shianya.com/phpBB2/viewtopic.php?f=15&t=10480
1 頁 (共 1 頁)

發表人:  离歌 [ 2013/05/13 AM 8:53:41 ]
文章主題:  《韭花帖》臨帖技法

五代書法總體上承晚唐之余緒,較晉唐而言,幾乎無太多藝術創造,基本不離晉唐書法的發展軌迹。但是,在衰陋之氣的籠罩下,卻出現了一位具有革新思想和創造才能的大書家——楊凝式。被視若瘋子的楊凝式,在五代技巧的粗率和藝術趣味的貧乏下,卻以一手精凝超然的書法,成就了他在五代時期書法的領袖地位。

  楊凝式書法從歐陽詢、顔眞卿入手,後以“二王”書法爲師,同時加入自己對書法的理解,遂自成一格,簡遠而縱逸,黃庭堅喻其書若散僧入聖,其微妙可知也。

  楊凝式厭世惡俗,又不喜作尺牍,故其流傳墨迹甚少,存世僅四帖爲著名。四帖之中,《韭花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尤重,爲千古不朽之作。信劄內容大概是述其午睡醒來,腹味舒適,恰逢友人送來食品,美味可口,遂執筆回信以致謝意。書作技巧上的無懈可擊,取決于他向二王的回歸,今就其技法,略陳己見。

  一、《韭花帖》疏朗而散淡的章法
  從視覺上講,書法作品中字距、行距對章法的整體感影響極大。字距、行距大則黑白對比度大,黑少白多,視覺效果疏朗,反之則茂密。《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曆代墨迹中少有的。布白極多而氣不散,格調甚爲淡雅。宋之林逋、明之董其昌多效此法。楊凝式以信劄之有限空間,隨筆拈來,錯落有致,複歸自然,似江南水鄉之黑瓦白牆,星星點點。似晨星之寥落天際,深遠空靈。又似信步于閑庭,不激不曆。通篇七行,前三行較後四行字距、行距稍密,特別是首行最爲密集,而五、六、七行空間最爲疏闊,構成了通篇前密後疏的自然變化。而二、三、五、七行呈底部齊平狀,一、四、六行則呈上走之勢,既統一又富變化,妙不可言。

  二、欹側而不失平衡的結構
  結構,原指建築及機械的部件關系,書法中的結構是指字的偏旁、點畫、內外關系的構成。解讀結構,既離不開賴以生存的背景,即章法環境,又離不開對單字結構的全方位剖析。《韭花帖》結字中宮內斂,與歐陽詢字略有相似。中宮收緊式與通篇字距、行距拉開的處理極爲協調,營造出更加疏闊的氛圍,這是明顯的文人士大夫痕迹,不放縱,不恣肆,追求一種內在的、文雅的精神氣質。縱覽帖中諸字,結構或長或扁、或收或放、或疏或密,呼應揖讓一任自然,如“乍、報、韭、切”等字之極收與“秋、伏、察”等字之極放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實”字寶蓋頭下留出大量空間,與下部之密集點畫形成強烈視覺反差,這就是楊凝式分間布白的過人之處,鄧石如曰:“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此帖已是表露無遺。若細察單字結構的微妙變化,則各字欹側對比,而又複歸平正。如帖中第六行“伏、惟”呈縱向關系,“伏”字有明顯左傾之勢,而“惟”字三個豎畫的支撐又使這組關系最終取得平衡,這是在欹側對比中産生的平衡,是在不正中求正的深遠的美感。

  三、《韭花帖》精凝入微頓挫有致的用筆
  筆法的最高法則是以中鋒爲核心,以側鋒爲變化,由中化側,由側化中,中鋒爲常,側鋒爲變。中國書法以用筆爲上,核心在于線條,只有通過精准入微的筆法才能表達出准確的線質。臨《韭花帖》之難就在于其細致精凝的用筆,楊凝式將點畫細部刻畫得絲絲入扣,無懈可擊,深得“二王”精髓。行筆或輕或重,或將筆毫猛然下壓或迅速提起,筆勢迅疾,若鷹啄小雞。起筆稍重較爲含蓄,頂鋒入紙,點畫收放自然,力貫點畫始末。寥寥數字,用筆卻虛活而厚實,含蓄而利落,頓挫有致,神完氣足。

  對《韭花帖》心摹手追,進行一番精確臨摹,或許能對我們草率行事的創作産生某些啓示吧!
  《韭花帖》是寫在素紙上的行楷信劄,原作尺寸爲26cm×28cm,臨習時尤其要注意工具材料的選擇。是帖線質凝練細勁,靈動多變,質如屈鐵,故宜選用鋒穎銳度高的兼毫或狼毫,紙張宜用平整,偏熟略澀的紙,蘸墨不宜過多,以中等量爲宜。臨摹時字以略大于原作字即可,太大則很難把握此帖精致入微的細節。帖置案頭,應多參悟,細體察,所謂“察之者貴精,擬之者貴似”。下筆前必先將時間回溯到五代,假想楊凝式書寫這封信劄時的狀態,捕捉其運筆手勢的變化,入紙角度的變化,提按頓挫使轉的交替,然後下筆,欲使臨作再現原作八、九成爲要,而後再以自身經驗、學養、審美作下一步的分析臨摹、寫意臨摹、印象臨摹。
  通過臨摹,將技法化爲己有,才是上乘的學古之法。

1 頁 (共 1 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http://www.phpb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