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書法、篆刻、文學、文房、硬筆
論壇近期公告
現在的時間是 2024/12/19 AM 6:06:28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2006/01/31 PM 7:46:42  
離線
低年級生
低年級生

註冊時間: 2005/12/22 PM 10:49:53
文章: 17
性別: 未指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倪瓒的小楷《静寄轩诗》卷(图一),卷中还有张绅题写的篆字“静寄轩”、“静寄轩诗文”。秦约 的《名迹录序》中告诉我们,朱珪号静寄居士,因此静寄轩当是朱珪的斋号,郭翼 在送给朱珪的诗中有“幽居巷里时相见”句,清初沈心在论印诗的注里也有“朱伯盛住昆山幽居巷”句,看来朱珪的静寄轩当在昆山的幽居巷里。
根据《静寄轩诗》卷后倪瓒的 “辛亥十二月云林子过云门先生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作此并书云门题篆焉二十二日” 题跋,我们知道倪瓒写此卷的时间为洪武四年十二月,是年若按正常推算当为1371年,但因为是农历十二月了,按公元历当是1372年的一、二月间。倪瓒的诗文分三个部分,第一是“朱伯盛氏小像赞”:
游乎古六艺之书林,业刻符而工摹印,类夫鲁独居之男子,身不娶而能忍贫,饮沆该瀣而为浆水,友寂寞而与邻。瘦骨昂藏老鹤精神,盖将追踪西塞山之鱼,锺武桃花源之民者非耶。
第二部分为“刻古印诗四韵”
炜煌金石刻,郁崛蛟螭文。犹遗姓名在,萧然秦汉分。宝玉道几息,瑰奇散如云。朱翁业古艺,千载挹清芬。
第三部分为“静寄轩诗”
静寄轩中无垢氛,研苔滋墨气如云。匣藏数钮秦汉印,白玉蟠螭小篆文。
独行应如鲁独居,心同柳下孰云迂。纵教邻女沾濡急(点去,下改为“衣沾湿”)
身是梅花树下僧,茶烟轻扬鬓鬅鬙。神清又似孤山鹤,瘦骨伶仃觉爱僧。
以上内容是倪瓒把他张绅家里所见到的朱珪进行了相貌性格、特长爱好以及生活状况等全方位的描写,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位面目清癯有神、性格孤傲善良、终身未娶,浑身书卷气的老年篆刻家、收藏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黄惇先生对朱珪的生卒年有如下推断 :
从卢熊《苏州府志》刊印的时间为1379年判断,朱珪的卒年不会下延至1379年后,因按惯例在世的人是不能写入地方志的。又见张慧剑所编《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载:“1376年(洪武九年)昆山朱珪(伯盛)汇辑平生所刻碑文为《名迹录》——《缘督庐日记》戊子,珪所著有《印文集考》。”另据《卢志》称朱珪五十不娶妻,估计朱珪卒时当50岁或略大于50岁。是知他的生卒年当为“1327年后——1379年前
如果按黄先生的推断,洪武四年时朱珪约44岁左右,当正值壮年,那么倪瓒看到的为什么是“瘦骨昂藏老鹤精神”的“朱翁”老年形象?按倪瓒的描写,洪武四年时的朱珪肯定不止四十几岁。
查《名迹录》卷六中卢熊的《印文集考序》,此序作于至正二十五年,但是文中曰:
珪字伯盛、清淡寡欲,五十不娶, 然有出尘之志,永嘉李季和、清河张伯雨、会稽杨廉夫、昆山郑季明咸所嘉尚云
以上文字说明朱珪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就已经约有五十多岁了。那么,洪武四年时的朱珪应该约是五十五到六十岁的人了,这个年龄和倪瓒描写的有点接近。另据,《名迹录》的秦约作序的时间虽然为“洪武九年”,但是书中还有朱珪刻的卢熊撰于洪武十年的《杨子经墓志》,可见朱珪至少在1377年还活在世上,而且身体尚健,还能有体力刻碑。因此笔者推断朱珪的生卒年当为1314年前后——1377年后。
另在倪瓒的小楷《静寄轩诗卷》里,有一“朱玮玄印”,师法汉印,气息古朴、接近元人。但朱氏玮玄者何人?待考。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文章發表於: 2006/01/31 PM 8:51:30  
離線
中尉
中尉

註冊時間: 2004/09/14 AM 12:13:46
文章: 1775
性別: 男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倪瓚的小楷《靜寄軒詩》卷(圖一),卷中還有張紳題寫的篆字“靜寄軒”、“靜寄軒詩文”。秦約 的《名跡錄序》中告訴我們,朱珪號靜寄居士,因此靜寄軒當是朱珪的齋號,郭翼 在送給朱珪的詩中有“幽居巷裡時相見”句,清初沈心在論印詩的注裡也有“朱伯盛住昆山幽居巷”句,看來朱珪的靜寄軒當在昆山的幽居巷裡。
根據《靜寄軒詩》卷后倪瓚的 “辛亥十二月雲林子過雲門先生婁江寓館,遇伯盛,相從累日,作此並書雲門題篆焉二十二日” 題跋,我們知道倪瓚寫此卷的時間為洪武四年十二月,是年若按正常推算當為1371年,但因為是農歷十二月了,按西元歷當是1372年的一、二月間。倪瓚的詩文分三個部分,第一是“朱伯盛氏小像贊”︰
游乎古六藝之書林,業刻符而工摹印,類夫魯獨居之男子,身不娶而能忍貧,飲沆該瀣而為漿水,友寂寞而與鄰。瘦骨昂藏老鶴精神,蓋將追蹤西塞山之魚,鍾武桃花源之民者非耶。
第二部分為“刻古印詩四韻”
煒煌金石刻,郁崛蛟螭文。猶遺姓名在,蕭然秦漢分。寶玉道幾息,瑰奇散如雲。朱翁業古藝,千載挹清芬。
第三部分為“靜寄軒詩”
靜寄軒中無垢氛,研苔滋墨氣如雲。匣藏數鈕秦漢印,白玉蟠螭小篆文。
獨行應如魯獨居,心同柳下孰雲迂。縱教鄰女沾濡急(點去,下改為“衣沾濕”)
身是梅花樹下僧,茶煙輕揚鬢鬅鬙 。神清又似孤山鶴,瘦骨伶仃覺愛僧。
以上內容是倪瓚把他張紳家裡所見到的朱珪進行了相貌性格、特長愛好以及生活狀況等全方位的描寫,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一位面目清癯有神、性格孤傲善良、終身未娶,渾身書卷氣的老年篆刻家、收藏家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黃惇先生對朱珪的生卒年有如下推斷 ︰
從盧熊《蘇州府志》刊印的時間為1379年判斷,朱珪的卒年不會下延至1379年后,因按慣例在世的人是不能寫入地方志的。又見張慧劍所編《明清江蘇文人年表》載︰“1376年(洪武九年)昆山朱 (伯盛)匯輯平生所刻碑文為《名跡錄》──《緣督廬日記》戊子, 所著有《印文集考》。”另據《盧志》稱朱珪五十不娶妻,估計朱珪卒時當50歲或略大于50歲。是知他的生卒年當為“1327年后──1379年前
如果按黃先生的推斷,洪武四年時朱珪約44歲左右,當正值壯年,那麼倪瓚看到的為什麼是“瘦骨昂藏老鶴精神”的“朱翁”老年形象?按倪瓚的描寫,洪武四年時的朱珪肯定不止四十幾歲。
查《名跡錄》卷六中盧熊的《印文集考序》,此序作于至正二十五年,但是文中曰︰
字伯盛、清淡寡欲,五十不娶, 然有出塵之志,永嘉李季和、清河張伯雨、會稽楊廉夫、昆山鄭季明咸所嘉尚雲
以上文字說明朱 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就已經約有五十多歲了。那麼,洪武四年時的朱珪應該約是五十五到六十歲的人了,這個年齡和倪瓚描寫的有點接近。另據,《名跡錄》的秦約作序的時間雖然為“洪武九年”,但是書中還有朱珪刻的盧熊撰于洪武十年的《楊子經墓志》,可見朱珪至少在1377年還活在世上,而且身體尚健,還能有體力刻碑。因此筆者推斷朱珪的生卒年當為1314年前后──1377年后。
另在倪瓚的小楷《靜寄軒詩卷》裡,有一“朱瑋玄印”,師法漢印,氣息古朴、接近元人。但朱氏瑋玄者何人?待考。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連絡我們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