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http://shianya.com/phpBB2/ |
|
一斤墨的篆刻學重點分享<2> http://shianya.com/phpBB2/viewtopic.php?f=15&t=659 |
第 1 頁 (共 1 頁) |
發表人: | 一斤墨 [ 2005/03/10 PM 11:58:59 ] |
文章主題: | 一斤墨的篆刻學重點分享<2> |
一斤墨的篆刻學重點分享【請勿轉PO】 ●書畫.篆刻的虛無觀 2005.3.7上課 以畢卡索的畫和張大千的水墨畫作比較 西方: 實 社會傳真 中國: 虛 人文精神 ....................... 篆字可以有不同變化,可增字、減字,也可以移動位置,當然不能隨便移,不然就變成另外的字了。 EX: "古" 月 (篆書的"育") "胡" 二字 老師以一些篆刻和中國書畫<水墨畫>(李轂摩先生...等所畫)兩相比較 說明篆刻的安排方式也可以和中國書畫一樣 ....................... 印面、雕紐、邊款 EX: 螭紐→四不像 龍、鳥...等 由來:建安年間...魏文帝曹丕給諸侯的印... (細節有點忘了,只記一些重點) 薄古鈕 ....................... 無為有之用 空無的概念 意象的無 佛:空 道:無 儒:虛 ....................... 藝術就是要脫離正軌,殘缺就是美 EX:最具藝術性~行草書 中國畫:計白當黑 反常往往合道 取法乎,化外之象 佈局自由→留空 "空"不能制式化 字也可以形兼義 形可變,但不可失義 (老師給我們看的範例) ....................... 吳昌碩(清):500年一大家 王壯為(民國):算是台灣對印章的啟發、篆刻有貢獻的人 ....................... 封泥 封泥印 由來:遺我雙鯉魚(書信) ┌──●──┐ ●為封泥印 └─────┘ ※注意※ 綜合我上課的內容 不吝嗇的跟大家分享 由於這個筆記是我自己的重點 所以都是內容都是不連續的 應該是很少人看的懂 如果有一些重點有人知道 也希望不吝提供資訊 敝人花了許多時間整理出來 算是對我課堂上的複習 ※此資料由芣兒唱片~烏漆抹黑家族所有~ 請勿轉PO,如需轉PO,請跟我說或是著名出處,謝謝! ●芣兒唱片~烏漆抹黑 家長即時通帳號:eve012340 |
發表人: | 玉澤 [ 2005/03/11 AM 8:48:00 ] |
文章主題: | |
謝謝一斤墨的分享。 有關印鈕,印鈕早期大都為瓦鈕或橋鈕,這是為了隨身佩帶方便。 另一種為壇鈕,是為了蓋印時手握著方便,因為這是要蓋在封泥上的。此時應為戰國時期就開始有的。 印制的規定,是到漢武帝才算是最完整的。 (以下節錄自徐銀森老師的中國篆刻)。 秦印重神,漢印重法。秦代統一之後除了制定度、量、衡的規格之外,也制定了印章的格式。但是它的朝代太短了,所以影響的層面也較小。而漢印因統治的時間久,所以對各級官署及職官所使用的印章質地、紐式、形制大小和印文稱謂都作了更為嚴格的規定,除皇帝、皇后專以白玉螭虎紐印外,文武百官的印制也尊卑分明。據《漢舊儀》記載:「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赤地綬;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印;丞相、大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單于,黃金印,橐駝鈕,文曰章;御史、二千石,銀印龜鈕,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銅印鼻鈕,文曰印章;二百石以上皆為通官印。」漢代通官印的大小為漢寸見方,私印一般小於官印。這些基本制度一直沿襲到魏晉南北朝。武帝太初元年,定印文為五字,如不足五字,則加「之」字,或「印」下加「章」。至建武元年,諸侯王,金璽絳綬。公侯,金印紫綬。九卿、執金吾、河南尹、大長秋、將作大匠、度遼諸將軍、郡太守、國傅相、校尉、中郎將、諸郡都尉、諸國行相、中尉、內史、中護軍、司直、秩在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中外官尚書令、御史中丞、治書、侍御史、公、將軍長史、中二千石丞、正平諸司馬、官中王家僕、雒陽令、秩為千石、尚書中謁者、黃門冗從、四僕射都郡監、中外諸郡官令,都侯、司農部丞、郡國長吏、丞、侯、司馬、千人、家令、待僕、秩為六百石、雒陽市長、主家長、秩為四百石,以上皆銅印墨綬。諸曹長,揖擢丞、秩為三百石;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鐵四百石;鐵六百石者,其丞、尉之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三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二百石,縣國丞尉也如此,縣國三百石長、丞尉亦二百石,明堂、靈臺丞諸陵校長,秩二百石丞、尉、校長,以及縣國守宮令相、或千石或六百石長、或四百石、或三百石長,也是銅印黃綬。 abe兄大大,如果有說錯的,你要指出來喲。 |
發表人: | abe [ 2005/03/11 PM 7:10:18 ] |
文章主題: | |
很好啊 繼續繼續 "有關印鈕,印鈕早期大都為瓦鈕或橋鈕,這是為了隨身佩帶方便。" 這可能要稍微改一下 最早多見鼻紐 春秋戰國時較小 秦漢後漸大 瓦紐與橋紐算是比較晚的 秦後始見 |
第 1 頁 (共 1 頁)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http://www.phpb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