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書法論壇
http://shianya.com/phpBB2/

散文創作〈我是豬!〉
http://shianya.com/phpBB2/viewtopic.php?f=16&t=2184
1 頁 (共 1 頁)

發表人:  曾經最愛書法 [ 2005/12/04 PM 11:10:35 ]
文章主題:  散文創作〈我是豬!〉

名字:獸形鬹 。
年齡:約四千五百餘歲。
身長:18.5公分。
出生地:山東。
出生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 。
陶質及製造方法:夾細砂紅陶質,外敷細泥陶衣並通體磨光。手塑或模製成型,攝氏1000度左右燒成。
形式:仿動物形式的陶鬹,頭形像狗,整體及蹄足則似豬。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相同的一件,有人稱為豬鬹,也有人稱作狗鬹,更多的人則名之為「獸形鬹」。
特徵及評價:仿動物形制,頭部張口為流;體肥胖,體軀下四獸形足,後部有短尾上翹。尾前置小筒形直口,背上有寬弧形提梁。陶胎通體磨光,施紅色陶衣。整體形態生動渾厚,富於想像力,為史前藝術傑作。


(一)
我不是豬,不過我的身軀確實有些像豬。但是,如果您硬要說我是豬,我也不會介意。因為,你我生長在不同的年代,對這句話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你是豬!」這是你們現在用來罵人的話,是又懶、又笨、又髒的同義語。是的,你們印象中的豬是貪吃貪睡,長一身肥膘,最終為人所食的蠢物。
郁永河遊臺灣撰寫了《裨海紀遊》,謂:「山豬,蓋野彘也。兩耳與尾略小,毛鬣蒼色,稍刖;大者如牛,牙出唇外,擊木可斷,力能拒虎,怒則以牙傷人,輒折脅穿腹,行疾如風,獵者不敢射。」多麼神勇啊!現代科學家也證實,豬和狗具有同等智力,而且也是非常喜愛清潔的。都怪你們啦!把牠關在很小豬圈裡,不使牠有運動的機會,不讓牠有拉屎尿的地方……。所以,現在被畜養的豬之所以會如此,其實都是你們人類所造成的,並非原來的本性啊!
種植作物與飼養家畜是人類與大自然搏鬥、謀求生存的一個重大進程。從此以後,人們不再屈從於自然界,也結束了流離遷徙的生活。豬,正是人們飼養的最早家畜之一;不過,早期的牠們不僅只是食物的來源而已,還有很崇高地位及象徵意義呢!
在我出生地的那個年代,是海岱文化 最為興盛的階段,勢力直抵中原腹心,銳不可當!同樣地,社會進化也居於同時期的領先地位;私有制已經形成,社會階級也明顯分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飼養豬隻數量的多少被視為財富的象徵;生前擁有牠,死後也要帶著走 。我也是在主人的這種期待下被做成了類豬的形態;當然,最後也隨著他進入地底,直到重見天日的那一刻。陰暗的地下生活,一眨眼就是四千多年啊!
豬被人們飼養,至少將近萬年了 !在我之前約二千年的長江下游,分布著你們所謂的「河姆渡文化」與「馬家濱文化」,也是非常的先進與繁榮。這裡的先民,留下了許多與豬有關的史前藝術佳作:有豬形塑、豬形罐,也有豬形圖案裝飾器 ;另外,他們用來支撐炊器以燒柴生火的陶支腳也往往作成豬嘴形式。河姆渡豬有的在身上加飾植物紋,也有的與稻穗一起出現,明顯具備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特殊含意。學者研究後認為:河姆渡的豬應該與當時的祈雨巫術有關 。
豬原本生長在沼澤水地或山居近水之處。據說,作為水畜的豬對雨之將至有一定的預知能力;下暴雨或雷陣雨前,人們往往會發現豬喜歡到泥水處臥滾,過後就會有大雨。豬的這種特性為善於狩獵的先民所認識、利用,進而被神化成為「知雨畜」。河姆渡人以種植稻作為主食來源;水稻忌旱,祈雨成了人們求生存的大事。因此,豬以其知雨之特性,自然而然地被推為代言人向天求雨;豬形圖案裝飾器和豬形塑可能正是用於求雨祭祀的器物。
稍晚於河姆渡文化,江蘇高郵龍虬庄遺址出土了許多豬形壺 ,表情多樣,栩栩如生。上海崧澤也發現了一件豬形匜 ,正擺為實用水器,反置則是豬首形雕塑,構思巧妙。河姆渡豬形圖案裝飾器為野豬形態,龍虬庄豬形壺則呈家豬樣貌;或許正意味著祈雨功用的消退,以及作為肉食及財富象徵意義的加強。
當然,新石器時代的陶豬還有不少:河南新鄭出土裴李崗文化的陶豬頭,浙江吳興出土馬家濱文化的陶塑豬,以及黑龍江的寧安,遼寧的瀋陽、大連、東溝,湖北的天門等地,都有發現。其地域貫穿南北,年代跨越三千餘年,說明了豬在史前時期家畜當中的重要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的另外一件陶鬹,它的年代與我相當,作家豬造型,極為寫實;如果要為史前陶豬作一評比,此件當稱魁首 。
從河姆渡文化經龍虬庄到大汶口,是長江下游先進文化北上的路線之一 。因此,從豬形圖案裝飾器經豬形壺到豬形鬹,正明確顯示了豬從祈雨功用轉化為財富象徵的歷史過程。
隨著歷史的推移,玉石器、青銅器、金銀器等成為財富及權力地位的象徵,豬則漸演為大眾化的祭祀牲畜。不過,漢代葬俗墓主人多手握玉豬,也是財富象徵的表現。漢代玉豬多作伏臥狀,採用「漢八刀」 法刻成,線條洗煉流暢,極具特色。以玉豬殉葬的習俗主要流行於東漢至隋間,到了明朝的墓葬中也仍然還有發現。
(二)
我是狗嗎?從我的頭部來看,應該有點像吧!尤其,上昂前伸的頭部,精神奕奕地傳達了一隻忠狗的形象,盡力地守護着主人的家園。
膠縣三里河遺址也出土了一件與我年齡接近的“狗鬹”。以狗來論,它的形體與動態表現都要勝我一籌。不過,有人認為它更像熊,也確實有一些道理 。唉!就稱它“狗熊”如何呢?但是,常聽你們說什麼“英雄”、“狗雄”的,好像是一種很“不屑”的用語。還好,此“熊”非彼“雄”。但是,真搞不清楚你們這些現代人,心眼實在是太複雜了!
還是做狗比較單純些!狗有靈敏的聽覺 ,發達的嗅覺 ,以及喜愛與人親近的特質;所以,很早就被人們所馴養了 。從史前考古資料來看,豬和狗在各地都是當時最重要的兩種家畜;另外,還有牛、羊、雞等。養豬、養雞或牛、羊,只要利用剩餘的糧食,或採用放牧的方式就可以了。但是,狗本身是肉食動物;洛杉磯加州大學生物教授羅伯特‧韋恩就說︰「狗在人類早期社會一定扮演著重要角色,狗是人類很好的伴侶,但也是昂貴的伴侶,因為它們吃肉,然而人類卻很樂意付出這個代價。」 是的,牠是人類的伴侶,不是肉食的來源。牠忠於主人,人們喜愛牠,也更需要牠!
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發現了一件也屬於大汶口文化的陶屋模型,在屋頂四坡及室外四壁都線刻上狗的圖像 。它形象地揭示了狗的馴養,及作為人類忠實伴侶的突出地位。
在史前雕塑中,狗比豬要少得多了。可能,牠與人們過於親近,缺少了作為神物所必須具備的神秘感。或許,牠不是人類肉食的來源,無法用作豐收的象徵物。不過,由於與人類的親密感情,狗終究還是在史前藝術的領域內佔了一席之地。
湖北天門一帶的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捏塑小陶偶 ,有人、狗、豬、雞、鳥、羊、象等。狗,正是其中的大宗;或立、或臥,或引首狂吠、或溫馴諦聽,或閒適自在、或抱物玩耍。遠古匠人們對形象的掌握真是令人讚嘆!聊聊數筆,拙樸地刻劃出傳神的形態,也巧妙地捕捉了瞬間的動態。
狗的藝術形象最為突出的應該是我誕生2000多年以後的東漢時期。受地主莊園經濟發達的影響,東漢流行以陶塑樓閣、城堡,以及勞動俑、樂舞百戲俑、動物俑等作為明器殉葬。狗,作為人類的伴侶,作為家園的守護者,自然不可能在這股巨大的潮流中缺席。不論灰陶彩繪,抑或綠釉、褐釉,東漢陶狗的造形成就是驚人的:立狗豎耳前視,張口吠叫,蓄勢待發;蹲犬張耳瞪眼,引頸側嚎,如臨大敵。刻劃之生動,描寫之細膩,把地主豪強割據、財富資源獨享的東漢後期社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但是,它也並不那麼刻板;緊張中富含詼諧,嚴肅裡隱露幽默,矛盾性地對比手法似乎是陶匠們在發洩對地主的不滿,也更把狗兒的忠實憨厚個性生動地表現出來,令人莞爾!
(三)
充滿了對豐收的期待,他塑出了我豐滿渾圓的身軀。回味著親密和諧的感情,他捏出了我憨厚忠實的臉龐。這位才情橫溢的史前陶工,以巧思及妙手創造出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他得意地笑了,是豐收的滿足,也是情感的自得。
我是豬嗎?不是。我是狗嗎?也不是。我兼具了豬的財富象徵與狗的友情投射,是人們物質期待與精神滿足的雙重混合體。不!不!我說錯了。我是豬與狗的綜合形象,所以應該說:我是豬,也是狗。哈哈!我是豬,也是狗啊!


附加檔案:
A01-2.jpg
A01-2.jpg [ 21.68 KiB | 被瀏覽 6522 次 ]

發表人:  玉澤 [ 2005/12/04 PM 11:41:17 ]
文章主題: 

(nice!!) (nice!!) (nice!!) (nice!!)

發表人:  三郎 [ 2005/12/13 AM 2:00:34 ]
文章主題:  好文。

如題 (nice!!)

發表人:  若浮雲 [ 2006/01/14 AM 3:07:27 ]
文章主題: 

好:)

發表人:  真溶 [ 2006/01/14 AM 8:07:04 ]
文章主題: 

難得有閒好好看了一篇文章
沒想到得見別有見識的好文章
真是太棒了^_^

1 頁 (共 1 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http://www.phpb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