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時間: 2005/06/18 PM 9:22:11 文章: 1231 性別:
|
最近在思索這問題.
正好在網路上發現這篇文章寫的挺好.
小弟臨了一些晉人的東西.還請大家多多指導.
也期望能討論一下.怎樣書寫才能表現所謂的"韻"
------------------------------
http://yutangxiaopin.blogspot.com/2007/ ... t_430.html
魏晉風度
──書法自覺的精神基石
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
蕭子雲書如上林春花,遠近瞻望,無處不發。
曹喜書如經綸道人,言不可絕。
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
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南朝•袁昂《古今書評》〔1〕
在袁昂的批評世界中,男女老少、飛禽走獸、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應有盡有,它們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審美世界,在這裡不是書法本身而是書寫的“人”成為了書學批評的主題。
何謂魏晉風度?遙想這些魏晉書家的瀟灑,欣賞他們傾瀉筆端的韻致,古人的“風度”宛然映在眼裡。
盡管我們把殷商甲骨文作為中國書法史的開端,但在魏晉以前,書法的功用仍不出於歌功頌德、述史記事,這一點在趙壹的《非草書》裡有明確的說明。真正使書法成為一門完全意義上的自覺藝術,是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一大批魏晉及後來的南北朝書家、書論家。正是他們的翩翩風度,掀起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高潮,而讓這一高潮產生的原動力,則是來自中國文化第一次融合下的思想解放。
“魏晉玄學形成之後,原來和社會組織緊密耦合的文化系統,已分成兩部分,名教這部分依然和社會組織耦合,並以‘無為’、‘自然’為價值核心的觀念系統,這一脫離現實的部分則變成名教背後的層面。這種分離十分重要,它意味著有相當一部份的思想和文化從擔負社會整合功能的重荷中解放出來。正因為這一時期的文化可以不受社會整合需求的鉗制,它就成為一個思想解放和積極接受外來宗教並孕育發展自身宗教的相當活躍的特殊時期。”〔2〕
書法以其卓越的精神氣質、文化內涵一躍成為最能夠體現“無為”、“自然”觀念的傳統藝術,並為文人士大夫所熱衷。
在經歷千載的中國傳統書學中,魏晉風度一直是一個不可企及的經典模式。後代人對此有一個恰如其分的概括──晉人尚韻。所謂尚韻,其實就是對老子特別是莊子式的超然物外的空靈境界的嚮往和追尋。照聞一多先生的說法莊子佔據了那個時代的身心,文人們爭先恐後地注疏《莊子》,談論《莊子》。
在魏晉書法理論中,對於老莊精神的崇尚主要表現在對於“意”的高度重視。這個“意”,在莊子那裡是“得意而忘言”,而在王弼那裡其內涵被進一步具體化為“得意在忘象”。“意”要靠“象”來顯現,“象”要靠“言”來表明,但是“言”和“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忘卻了手段,才能真正實現目的──“得意”。
王弼“得意忘象”這一美學命題的提出說明了兩點︰其一,此時人們對於美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即審美主體只有超越具體物象才能獲得真正的美感;其二,在當時人們的意識中,藝術作品中無形之“意”的美高於有形之“象”的美,也就是說,與外在形式相比內在精神屬於更高層次的美。
魏晉書家正是循著這個方向來思考書法美的。“工巧難傳,善之者少,應心隱手,必由意曉。”〔3〕西晉初年成公綏的《隸書體》一文率先將“意”提到了決定一件作品藝術價值的高度。這一舉動,使得中國書法的美學內涵由“勢”上昇到“意”。從而實現了與同一時期哲學思想的對接。
在魏晉以前,盡管書學界對書法之美有了些認識,但還是停留在技法和外在形式論階段。漢代書家們開始對“勢”進行研究,如《草書勢》(崔瑗)、《篆勢》、《九勢》(蔡邕)。但從更本質的角度看,這種由技法或筆墨效果直接造成的“勢”,仍屬於可見的外在形式,仍是書法在實現自我價值前的一種暫時性手段,書法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筆墨之“勢”背後的那個不可見的“意”。而對於“意”的捕捉正是魏晉南北朝書家的一項功績。
那麼,所謂的書法美是什麼?“意”在書法中究竟指的是什麼?王僧虔在《筆意贊》中做了一番總結︰
書道之妙,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可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4〕
整個書法美是由兩部分構成的︰神采與形質。那種由筆墨傳達出來但又超越筆墨的精神性因素,即是“神采”,也就是一幅書法作品所具備的“意”,與此相對,筆墨形式的本身,即為“形質”。在神采與形質的關係上,神采是第一位的。當然沒有形質作為基礎也就談不上神采。要想創作完美的書法作品,必須做到“心手達情”,這是個“心忘於筆,手忘於書”的自由運作過程。從這個“忘”,我們又回到了莊子、王弼的哲學觀點上──忘象以求意。
至此,魏晉書風的“尚韻”也就有了明晰的輪廓。所謂“韻”即作品之“意”,即筆墨天成,是超然於有限物質形式的作品內在精神,同時,這個精神又導源於人。因此,所謂的“韻”,從更本質的角度看就是魏晉文人“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的超然心態、風度的自然流露。
注釋︰
〔1〕《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版,第73-74頁。
〔2〕金觀濤、劉青峰著《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頁。
〔3〕同〔1〕,第9頁。
〔4〕同〔1〕,第62頁。
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歡迎光臨悠遊山城樹玫瑰庭園美食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