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癡 寫:
各位閑友:
幾年前我請教過名師幾個問題,偶然發現這些問題被"金鴻快樂網"設在網頁上,我想或許也值得大家參考(提問者都是我):
1. Q: 貴會提倡寫大字,那麼能推薦幾種碑,帖俾便臨習嗎?
A: 感謝林勝鐘老師抽空回答如下:
懸肘寫大字適合展覽遠觀,也可以矯正近視。碑多,難以列舉。
2. Q: 磊翁(謝宗安老師)曾說過他酷嗜「三石」,故早年邊款與主文"不協",大師尚有此困擾,我輩習大字多半為圓筆,則落款字體似有難處。請教如何解決主文與落款字體突兀的問題?
A: 林勝鐘老師回答如下:
落款字體以行草為佳,若求氣勢,不妨以趙孟頫大字學、李北海.或文徵明大字學 黃山谷的例子來做參考。
3. Q: 楷、隸、行、篆、草各體主文各應配何種字體之邊款?
A: 林勝鐘老師回答如下:
各體字落款以行書為佳,惟草書當以草書落款。
4. Q: 寫小字也應懸臂嗎?
A: 小字只須浮臂即可,肘可靠,腕稍提起即可。
5. Q: 鄙人參觀過許多書法展覽,發現不管是比賽或是學會定期的展覽,很少看到顏真卿、石門銘、瘞鶴銘、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鄭羲下碑等圓字體,這類字體好像不太受青睞,那麼大字字帖就所剩不多了吧,這與貴會提倡寫大字之間有否矛盾或困難?
A: 林勝鐘老師回答如下:
圓筆氣勢雄強,曲高和寡在所難免,試看于右老大字五言對聯,當可體會其中妙趣。閣下所舉字帖皆上選。
6. Q: 請教"顏書有很重的習氣"中「習氣」意謂何?
A: 林勝鐘老師回答:顏真卿曾教家僮刻字,家僮故會主人意,在鉤處與捺處皆故意刻出凹的收筆現象,這是習氣。但近代學魯公書者,皆將筆當作橫平豎直的公式化,這也是習氣。
7. Q: 古碑帖多半字體不大,吾人臨習時,應依祝嘉先生「越大越好」,或是依王靜芝先生「不要超過兩倍大」為之?又,有些字硬是寫大,容易顯得彆扭(例如褚字),是否依原碑原大尺寸一比一臨習較恰當?
A: 林勝鐘老師回答如下:
臨習作品應越大越好,但小字放大,黑白的比例不易協調,精神容易走樣,若臨書時稍比原帖大,則在結體上有伸縮的空間,形神俱似不會太難。
8. Q: 在臺灣似乎不太容易買到又便宜又精良的碑帖印刷品,對喜愛書法的人而言實在遺憾。請問您有沒有這方面的門路?
A: 林勝鐘老師回答:
故宮的歷代法書全集,衡陽路大陸書店之書道全集,皆是好書。
9. Q: 米芾說: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蔡襄"勒字",臣書"刷字"。光從字意,吾人頗能心領神會,且可謂十分傳神,請問在技法方面,是否以南宮為最高,何也?(想必南宮得意定有其理)
A: 林勝鐘老師回答:
米芾曾有自敘帖行世,南宋群玉堂帖摹刻極精,近日輔大中文系出版王靜芝臨米芾自敘帖,可資參考,米芾亦有蜀素帖與笤溪詩皆是好作品,從刷字與八面出鋒兩句可以體會其筆法。
10. Q: 對於麻姑仙壇記的歷代書評,本人慚愧,可以說完全看不懂,冒昧請老師做一較白話而完整的賞析?
A: 林勝鐘老師回答:
麻姑仙壇記為魯公晚年自撰自書,合乎杜甫瘦硬通神的要求,民國譚延闓曾臨寫兩佰餘通,可資參考。
補充一下這一個問題
10. Q: 對於麻姑仙壇記的歷代書評,本人慚愧,可以說完全看不懂,冒昧請老師做一較白話而完整的賞析?
A: 林勝鐘老師回答:
麻姑仙壇記為魯公晚年自撰自書,合乎杜甫瘦硬通神的要求,民國譚延闓曾臨寫兩佰餘通,可資參考。
麻姑仙壇記在唐朝有大字刻本
到了宋朝開始有小字刻本黃山谷認為是善書僧人所為
明朝又出現中字刻本
這表示麻姑仙壇記在當時是被需求的
古代沒有影印技術
所以最快最忠實的傳遞方式就是刻拓
總計也超過一兩百本
喜歡這一個刻帖的閑友們不妨去收集一下大中小字版
然後按照時代排列
比較一下傳刻之間的出入也是很有意思的
說不定可以悟出一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