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 鍾繇·薦季直表 原帖對照 毛筆式 鉛筆書法 紙:A4 筆:Yokohama 8B
轉載: 鍾繇對漢文字的貢獻 楷書自東漢出現至今,二千年來都作為標準字體 佔據漢字的主導地位,成為練習書法的楷模,長盛不 衰。鍾繇則是楷書的創造者。 鍾繇(151-230),字元常,東漢潁川長社(今河南 長葛)人,望族出身,仕東漢侍中尚書僕射(署尚書 事),魏太傅(即宰相),封定陵侯,諡成侯。鍾繇 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有重大成就,在文化書法上更是 獨樹一幟,在中國文字演變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 漢字產生於距今千年前。倉頡創造了史前文字 ,商朝時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西周末,太史籀把 甲骨文轉化為大篆。這些文字都是圖畫一樣的象形字 或表音字,既難理解又難書寫,更談不上規範,一個 字往往有幾種甚至幾十種寫法。東周戰國時,諸侯國 的文字五花八門,同一個意義的字其字形字體彼此差 異很大,交流很困難。 秦朝,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罷其不與 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由李斯、趙高等人用小篆編 寫了《倉頡篇》等多部書文,作為標准文字的範本, 通令全國使用小篆字體,統一了全國文字。小篆幾乎 脫離了圖畫形跡,但是其線條用毛筆書寫起來很難掌 握。 於是,在民間又出現了比小篆更為簡便的隸書字體。 這是一個得罪了秦始皇名字叫程邈的犯人,在獄中苦 思,從寫得草率的小篆演變出來的。秦始皇看過後很 賞識,敕免了程邈的罪並任為御史,還特許隸書作為 “佐書”在除詔書外的普通文書和民間使用。秦滅後 ,小篆迅速退出了主導地位,隸書取而代之。 文字演變的方向是美觀、規範、統一和書寫簡便 。演變主要是受二個因素影響,一個是自然流變, 另一個是人為改革。自然流變是緩慢的、長期的,不 適應時代進步的要求。因此,當朝明君和有識權臣往 往主張改革文字。 鍾繇少年時跟劉勝學過三年書法,在家築台習練 ,今長葛市舊城區還存其練書法的遺址。後來師從蔡 邕,習隸體。《書法要錄》載:“蔡邕受於神人,傳 之催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 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可見,鍾 繇是蔡邕的第二代傳人,是隸書最傑出最權威的大師 。 東漢時,漢字數量已由西漢時的5340個增至9355 個,大量的異體字、同音字、繁體字、簡體字給吏員 書寫文本帶來了很多麻煩,書寫隸書時,書寫者必須 正襟危坐,一筆不苟,速度很慢,於是提出了對漢字 規範化、統一化、簡便化的要求。鍾繇當時任掌文書 的尚書僕射,決心改革隸書,使漢字更加完美。他總 結了隸書快寫過程中異化、簡略的規律,創造出了新 的字體——楷書(正楷、楷體)。他的代表作《宣示 表》、《薦季直表》、《賀捷表》是公認的存世最早 的楷書珍品,譽為“天下第一妙跡”,約定俗成為漢 字小楷的鑑賞標準。 表現形式和公眾的審美是衡量藝術品處於何等水 平,是否能夠被社會廣泛採用的重要標準。楷書字體 消除了小篆和隸書的許多繁體字、異體字,具有工整 、美觀、平穩的特點,它一出現就受到了朝廷官吏和 社會的青睞。東漢末三體石經(用大篆、小篆、隸書 三種字體鐫刻的經書)後,楷書成為當時社會公認的 主流字體,正式確立了楷書的正統地位,被稱為“正 書”、“真書”,定名為“楷書”,意思是標準字體 的楷模。鍾繇也被譽為“楷書之祖”。 後世帝皇極推崇楷書。南朝梁武帝稱“繇書如雲 鵠遊天,群鴻戲海,引間茂密,實亦難過”、“巧趣 精細、殆同機神”。唐太宗李世民、宋高宗趙構、清 乾隆皇帝欣賞了鍾繇的《薦季直表》後都蓋上了自己 的御印。皇帝欽點狀元翰林時,先看字再看文章,如 小楷字寫得不好,文章再好也大打折扣。是故凡狀 元翰林的楷書都是精美的。 以後楷書盛行,習者日多,從宮廷到民間,從吏 員到百姓,很多人臨摹練習楷書,出現了不少楷書書 法名家,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 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宋朝,印刷術的發明,秦檜以楷書演變出宋體。 雖然宋體更具有莊重、平穩的優點,但只適用印刷, 人工手寫非常難。楷書快寫又演變出了行書、草書, 但是行書和草書都失去了幾分端莊。所以,宋體、行 書和草書都不能取代楷書的主導地位。因此有人說, 只要方塊漢字存在,楷書的正統地位就不會動搖。 明朝,朱棣皇帝在全國尋找幾千個毛筆楷書寫得 好的人進京,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二萬二千八百七十 七卷,共三億七千萬字的中國第一歷史巨著《永樂大 典》,進一步鞏固了楷書的正統地位。 解放後,雖然經過了幾次文字改革,但楷書的正 統地位沒有改變。直至今天,楷書仍是漢字的標準字 體,被指定為啟蒙、掃盲等初級讀物的字體,以保證 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正統標準的文字。使用硬筆後,楷 書又成為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近年來,全國盛行 學習毛筆楷書和硬筆楷書,楷書進一步受到人們的推 崇。 楷書這一字體,凝聚了鍾繇及數代書法家的藝術 精華,是漢字的瑰寶,是古老而輝煌的文化遺產。為 了肯定鍾繇在漢文字中的突出貢獻,國家教委把鍾繇 編上中學歷史教科書,“三國時魏國的鍾繇開始把字 轉化為楷書”、“三國時,魏國的鍾繇,開始把字 體隸書轉化為楷書”(《中學歷史解難手冊》,中國 社會出版社,1992年版)。西安碑林也將鍾繇的《宣 示表》鐫刻於碑石上,鍾繇對漢文字的貢獻,千古留 芳。 《宣示表》 鍾繇的五表六貼三碑,東晉時已亡佚。《薦季 直表》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最高。唐時由宮中收藏, 後幾經輾轉,毀於民國十三年(1924),今僅存其影 印件。另一極品《宣示表》,王羲之曾孫王僧虔在《 書錄》中說:“太傅《宣示表》墨跡,為丞相始興( 注,即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在 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 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
附加檔案: |
DSC01519s.jpg [ 246.45 KiB | 被瀏覽 2770 次 ]
|
DSC01520s.jpg [ 250.03 KiB | 被瀏覽 2770 次 ]
|
DSC01523s.jpg [ 249.65 KiB | 被瀏覽 2770 次 ]
|
|